端午节即将到来,民间有“家焚艾草祛虫疫”之说,制作香囊佩戴香囊更是传统习俗。6月21日,周口市博物馆开设的周博学堂请来了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的香艺师张书淼,为听课的市民上一堂香课,教大家怎样识别市场上的香料,并传授制作香条之法,让渐渐远离人们视野的传统香文化重新回归。
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杜牧在《阿房宫赋》描述“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明朝的徐元在《八义记·宣子见主》写到“珠围翠绕,椒兰喷衣”,皆表述香料的作用,但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家庭使用香草的传统习惯逐渐舍弃,不过,化工香料的负面影响让人们怀念传统的生态香料制作和家用。周口市博物馆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请来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的香艺师为市民讲香文化,受到听课市民的欢迎。
作为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的资深香艺师,张书淼研究香文化及香料制作多年,她在讲堂上,讲述了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有关香礼仪、香的家用情况。她还教大家怎样识别天然的香料和化工香料的方法,怎样用天然香草制作香条,并还现场演示了香文化中的焚香礼仪细节,让听课的市民大开眼界,成为周博学堂在端午节里给市民送的一个有意义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