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西华县东王营乡祁堂村村民徐尊礼向市博物馆捐赠一件明代石槽。此前一天,西华县村民徐尊礼到市博物馆参观,当他看到市博物馆露天陈放的石槽后,感到家中保存的石槽形制比较特别,且是祖上明代万历进士徐贞(即刘思温)家使用过的,就找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达了捐赠的愿望。
徐贞家使用过的这件石槽,为红石质地,呈梯形斗状,口大底小,口径长1.61米,底径长1.51米,高0.45米,宽0.51米,壁厚0.13米,底厚0.13米,经过精心雕刻,看上去显得敦实厚重,特别是其底部两侧有立足,显得气势不凡,绝非一般人家所拥有。据徐尊礼说,这件石槽四祖上流传下来的,1938年黄水前就一直存在,黄水后又将其从丈把深的淤土下挖了出来,后来就一直保存在自己家里。
徐贞,因过继给刘姓人家,故又名刘思温,至今当地人称他为“徐进士”刘思温。徐贞,明代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1616年)进士,位列三甲第74名,时名刘思温,官至南河县(今属河北邢台市)县令,后因嗣父去世,辞官归里守孝三年。后补阳城(今属山西晋城市)县令,赈济灾民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清乾隆《淮宁县志》卷六进士丙辰科记载:“徐贞,阳城县知县,乡试中式刘思温。”又据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记载:“徐贞,即刘思温,丙辰有传。”“徐贞,字复元,尝继刘姓,更名思温。(万历四十四年)成进士,知南和县。丁嗣父艰,服阙。补阳城县,振(赈)饥有方,民歌德之。” 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收录有其《四贤祠碑》碑文,记载了陈州四贤祠祭祀的有功于陈地的四位贤德之士西汉汲黯、宋代范仲淹、包拯和岳飞等的不朽事迹。(周口市博物馆 周建山 秦刘威)
6月18日,西华县东王营乡祁堂村村民徐尊礼向市博物馆捐赠一件明代石槽。此前一天,西华县村民徐尊礼到市博物馆参观,当他看到市博物馆露天陈放的石槽后,感到家中保存的石槽形制比较特别,且是祖上明代万历进士徐贞(即刘思温)家使用过的,就找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达了捐赠的愿望。
徐贞家使用过的这件石槽,为红石质地,呈梯形斗状,口大底小,口径长1.61米,底径长1.51米,高0.45米,宽0.51米,壁厚0.13米,底厚13.5米,经过精心雕刻,看上去显得敦实厚重,特别是其底部两侧有立足,显得气势不凡,绝非一般人家所拥有。据徐尊礼说,这件石槽四祖上流传下来的,1938年黄水前就一直存在,黄水后又将其从丈把深的淤土下挖了出来,后来就一直保存在自己家里。
徐贞,因过继给刘姓人家,故又名刘思温,至今当地人称他为“徐进士”刘思温。徐贞,明代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1616年)进士,位列三甲第74名,时名刘思温,官至南河县(今属河北邢台市)县令,后因嗣父去世,辞官归里守孝三年。后补阳城(今属山西晋城市)县令,赈济灾民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清乾隆《淮宁县志》卷六进士丙辰科记载:“徐贞,阳城县知县,乡试中式刘思温。”又据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记载:“徐贞,即刘思温,丙辰有传。”“徐贞,字复元,尝继刘姓,更名思温。(万历四十四年)成进士,知南和县。丁嗣父艰,服阙。补阳城县,振(赈)饥有方,民歌德之。” 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收录有其《四贤祠碑》碑文,记载了陈州四贤祠祭祀的有功于陈地的四位贤德之士西汉汲黯、宋代范仲淹、包拯和岳飞等的不朽事迹。(周口市博物馆 周建山 秦刘威)
6月18日,西华县东王营乡祁堂村村民徐尊礼向市博物馆捐赠一件明代石槽。此前一天,西华县村民徐尊礼到市博物馆参观,当他看到市博物馆露天陈放的石槽后,感到家中保存的石槽形制比较特别,且是祖上明代万历进士徐贞(即刘思温)家使用过的,就找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达了捐赠的愿望。
徐贞家使用过的这件石槽,为红石质地,呈梯形斗状,口大底小,口径长1.61米,底径长1.51米,高0.45米,宽0.51米,壁厚0.13米,底厚13.5米,经过精心雕刻,看上去显得敦实厚重,特别是其底部两侧有立足,显得气势不凡,绝非一般人家所拥有。据徐尊礼说,这件石槽四祖上流传下来的,1938年黄水前就一直存在,黄水后又将其从丈把深的淤土下挖了出来,后来就一直保存在自己家里。
徐贞,因过继给刘姓人家,故又名刘思温,至今当地人称他为“徐进士”刘思温。徐贞,明代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1616年)进士,位列三甲第74名,时名刘思温,官至南河县(今属河北邢台市)县令,后因嗣父去世,辞官归里守孝三年。后补阳城(今属山西晋城市)县令,赈济灾民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清乾隆《淮宁县志》卷六进士丙辰科记载:“徐贞,阳城县知县,乡试中式刘思温。”又据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记载:“徐贞,即刘思温,丙辰有传。”“徐贞,字复元,尝继刘姓,更名思温。(万历四十四年)成进士,知南和县。丁嗣父艰,服阙。补阳城县,振(赈)饥有方,民歌德之。” 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收录有其《四贤祠碑》碑文,记载了陈州四贤祠祭祀的有功于陈地的四位贤德之士西汉汲黯、宋代范仲淹、包拯和岳飞等的不朽事迹。(周口市博物馆 周建山 秦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