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周口市博物馆清代严禁溜夫讹索客船事碑陈列于四展厅之内,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这通石碑是我市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清代陈州府及淮沈项分县维持水运秩序,确保境内水运畅通而制订的约定溜夫行为章程的文物,对研究周口漕运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该碑通高120厘米,宽40厘米,两面刻,均为阴文楷书。正面为清嘉庆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陈州府知府李为所立,当时陈州沙颍河水运发达,安徽太湖等地的客船频繁来往于陈州境内,沙颍河项城鸡心滩、小顶、淮阳方家滩一段,溜夫(在船上或者河工中专以查看水溜大小、缓急情况之夫役)时常拦坝勒索过往客船,漫天要价,引起客商不满,为此安徽太湖县监生赵义先等到陈州府控告窦万仓等讹索客船,时任陈州府知府李为审理此案后,责成相关淮阳、项城二县县令订立管理漕运章程,明确专人管理河道水运秩序,规范溜夫与来往客船之间的价格,要求溜夫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倘有不遵,一经告发,本府亲临查实,定即锁提严究。轻则枷责河干,重则照棍徒扰,害例严行惩办,决不姑宽。”背面为同治八年四月十六日淮沈项分县知县孙为在旧碑后重新刻立,重申了知府李为制订的章程,内容大致相同。(周口市博物馆 周建山 李运宽)
6月18日,周口市博物馆清代严禁溜夫讹索客船事碑陈列于四展厅之内,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这通石碑是我市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清代陈州府及淮沈项分县维持水运秩序,确保境内水运畅通而制订的约定溜夫行为章程的文物,对研究周口漕运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该碑通高120厘米,宽40厘米,两面刻,均为阴文楷书。正面为清嘉庆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陈州府知府李为所立,当时陈州沙颍河水运发达,安徽太湖等地的客船频繁来往于陈州境内,沙颍河项城鸡心滩、小顶、淮阳方家滩一段,溜夫(在船上或者河工中专以查看水溜大小、缓急情况之夫役)时常拦坝勒索过往客船,漫天要价,引起客商不满,为此安徽太湖县监生赵义先等到陈州府控告窦万仓等讹索客船,时任陈州府知府李为审理此案后,责成相关淮阳、项城二县县令订立管理漕运章程,明确专人管理河道水运秩序,规范溜夫与来往客船之间的价格,要求溜夫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倘有不遵,一经告发,本府亲临查实,定即锁提严究。轻则枷责河干,重则照棍徒扰,害例严行惩办,决不姑宽。”背面为同治八年四月十六日淮沈项分县知县孙为在旧碑后重新刻立,重申了知府李为制订的章程,内容大致相同。(周口市博物馆 周建山 李运宽)